» » 「雲端運算」引發的「物聯網」爆發

「雲端運算」引發的「物聯網」爆發

posted in: Blog | 0

這篇文章旨在與大家分享雲端運算如何促進IoT的發展。隨著雲端運算的成熟,IoT 世界正在迅速擴張。介面銜接,資料傳輸及運算法是業務、價值鏈的關鍵技術。IoT 範疇廣而精度深,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課題。


「物聯網」這盤棋可不是從零開始下

2018年3月,阿里巴巴集團由阿里雲主導向全球宣佈進軍IoT,是阿里繼電商,金融,物流,雲端運算後的新賽道。事實上,世界各雲端運算企業都進入了IoT 主賽道。根據調查機構Gartner的估算,2016年已有70億IoT設備,每年更以雙位數字增長。IoT的發展不可忽視。

除此之外, 海內外各地均有企業推出平台發展接口標準。例如小米在內地推出nb-IoT 芯片,從產品研發到市場發佈推廣,提供一套前後台的全渠道方案;阿里巴巴在江蘇無錫試行了物聯網小鎮,小鎮遍佈物聯網感應裝置。橋樑、管道、垃圾、道路等的數據都互相連接⋯⋯可見各企業扎實的佈局。

 

實際上,IoT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, Why Now?

雲端運算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IoT,為甚麼它們總是被混為一談?IoT的概念早在八十年代已被提出,但為甚麼現在才進入爆發期?

要回答以上問題,我們需要理解雲端運算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IoT之間的關係。記者史中在《淺黑科技》專欄中以人體作為比喻:人工智能是一個人的大腦,而IoT就是神經網絡,大數據是血液,雲端運算是心臟。

一個沒有血液(大數據)提供養份,沒有心臟(雲端運算)循環泵血的大腦(人工智能),怎可能擁有正常的思維?各種技術與人體器官的對應關係,亦可以解釋到為甚麼從2015年開始,人工智能進入了爆發的元年,因為大腦所需的心臟泵壓和血液已齊備了。所以,雲端運算、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可說是並駕齊驅的。

然而,沒有神經網絡(IoT),身體的不同感官(IoT節點)就不能傳遞信息到大腦(人工智能)。只有神經網絡(IoT)和大腦(人工智能)緊密協調,系統才能應付環境的變化,協調各個組織和器官。

 

連接萬物的可能

如今很多硬件設備都具備連接網絡的功能,例如電視、枱燈、手環。但這又產生了一個問題——它們都只是單純地連接上網絡。軟件開發並不發達,每個設備都僅僅是單獨的設備。
在真正的聯網世界,有人手參與操控的成分,但硬件也應該可以互相交流,並作出相應的決策和判斷。科技界先研發了人工智能,卻較難造出IoT。在硬件上,IoT 需解決兩個主要技術問題:網絡傳輸和端運算能力。

要解決網絡傳輸的問題,快速的5G網絡、低功秏的LoRa或覆蓋範圍較廣的NB-IoT等通信技術都正在發展和普及化。然而,現時的端運算能力及能源效益並不足以用作聯網運算。現階段解決方案是局限端節點的運算能力──每個只負責收集數據,傳送到架設地區的計算節點,繼而收集統一處理再作出決定。雲端運算這個心臟就能資料輸送的關鍵作用。

 

物聯網的關鍵技術

要實現IoT,就必然涉及到組網和多設備聯動,並衍生軟件技術突破點。目前在軟件配套上有一個重大的挑戰:IoT的標準還未統一。Siemens、GE,Schneider 的設備都有不同介面接口。BMS API 應用了 Schneider EWS 接口, 然而 Modbus、LonWorks,BACnet 等通訊機制卻未必適用。

另外,物聯網操作系統Ruff的創辦人 Roy也有強調安全性的問題,因為使用物聯網有機會被人駭入重要設施。然而安全已經是之後的重心了。目前來說,設立安全機制的意義其實還不算大。畢竟數量少,未能形成規模效應。

 

結語

IoT 這三個字母,重若千鈞,勢必掀起一場革命。IoT 產業朝著軟件硬件緊密合作,雲端運算+端節點一體化應用,提供安全穩定可靠方案進發。企業皆以乘著產業大勢,以本業合作關係作為引子,率先進據市場為目標。目前來說,智能核心算法,通信介面接入擴展等技術開發已齊驅並進。而阿里雲和其他雲計算服務為IoT開發奠定了一個扎實的基礎。

參考:
史中(2018)。阿里雲為甚麼要進軍IoT? 。淺黑科技。檢自:知乎
小米有品(2017)。雷軍宣布:小米已成全球最大智能硬件物聯網平台,將全面開放。做生活中的藝術品。檢自:知乎
Ruff (2016)。Roy Li:我與IoT的這兩年。Ruff。檢自:知乎Ruff專欄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